恩施普通山村迎回30名在外工作党员 他们都做了啥?
编辑:扬州新闻发布时间:2016-11-18
荆楚网消息(特约记者谭桂林、通讯员张华、何娇、郑家军)5月18日,恩施市太阳河乡毛湖淌村,一场特殊的“聚会”在这里举行,主角是该村30名在外工作的党员。
“你们是稀客,没过早的先在食堂煮碗面条。”村里有“贵客”来,该村党支部书记汪仕刚显得很激动,一边热情地迎接,一边安排厨房煮面条。
“汪书记,不麻烦了,我们还是先到村里去转转。”在场的党员们表示,要实地看看乡亲们的生活状态,同时详细了解全村发展的状况。
毛湖淌村地处边远,山大人稀,加上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发展基础比较薄弱。
车行半小时,来到了该村养猪大户覃仕明家中。
“我养猪主要把好三关,一是保育,二是卫生,三是勤劳。现在一年可以出栏生猪500头,纯收入15万元以上。”覃仕明见客人全部落座,便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他的“致富经”。
“环保这块要时刻注意。”刘本云是市环保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职业使然,提出建议。“这个没得问题,我采用的是‘猪-沼-气’模式,明年我还计划搞生态养殖。”覃仕明说道。
你一言,我一语,围绕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等话题,在场的党员各抒己见,场面十分热闹。
随后,汪仕刚表示要带领大家去看一个“典型”。沿着机耕路前行半个多小时,但见现场机器轰鸣,“硒源现代农业公司”的牌子很醒目。据了解,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叫王增,今年才24岁,他没有像其他同龄人选择外出打工,而是看上了村里的资源优势,干起了牛、羊养殖场。
“小王,来客人了。”汪仕刚超到队伍的最前面,招呼着王增为大家介绍公司情况。
“原来养的全部卖完了,这是我刚刚从山东采购的20头种公牛,这边是200多只本地山羊。”站在养殖场的大门口,王增与30名党员分享着他的创业经历。
目前,该公司已经带领13户贫困户一起发展养殖,待3000平方米的新圈舍年底完工后,共可带动50户贫困户加入。同时,王增还将周边老百姓的桔秆、稻草等收购回来,既解决牛、羊的部分草料,又避免随意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针对未来销售的问题,30名党员向王增允诺,将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忙找销路。同时,也建议王增要坚持走好原生态的养殖路线。
眼看已到中餐时间,队伍中很多人的肚子咕咕叫,但大家依然坚持要去拜访老支书,请他在为村里的发展再建言献策。
老支书名叫戴绪林,1937年出生,1966年10月5日入党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工作了36年。看到30名本村在外工作的党员回来了,老支书高兴之意溢于言表。
“请您为我们上一次党课,也给我们提一些要求。”张继来代表在场的党员向老支书提出了请求。他虽从9岁就随父母搬到了沙地乡,却依然对自己的出生地恋恋不忘。
“我没有什么讲,就希望你们多回家看看,多关心村里的发展,不要让我们村的发展拖了全市的后腿。”虽已79岁高龄,老支书仍然很健谈。回顾过去的成绩,摆出当下村里饮水难、出行难、发展难的问题,寄希望在场的党员一起出点子、找路子。
老支书讲,党员们记,村委会副主任刘忠富家的院坝成了临时的教室,俨然一个慈祥、睿智的老者在为家乡的后辈指点迷津。
党课结束,已是下午二点,30名党员便急匆匆赶往村委会办公室召开座谈会。
“38年了,我第一次回村参加党组织生活,心中百感交集,我一定按照‘两学一做’的要求,为村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市农业局办公室的徐永斌,38年前在茅湖淌村入党,对“不忘初心·永跟党走”活动深表认可。
“无水不灵气,饮水难的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到位。”现任新塘乡乡长的袁铭芳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本次活动,针对乡亲们饮水难、出行难的问题,现场与其他党员达成意见,千方百计尽早落实。
……
怎样才能确保2017年整村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如何让乡亲们满意,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如何最优化,如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两个小时的座谈会,围绕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会党员纷纷发言,并现场建立“茅湖淌村党组织”微信群,“零距离、全天候”商讨全村发展的之策。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满满一天的行程,伴着美丽的夕阳而结束,30名党员简单吃过晚餐后,或结对深入农家继续走访,或回老家探望亲人,或回学校拜访恩师。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将在这个边远的山沟沟里开花结果。
链接
在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恩施州启动了“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全州党员干部开展“四走访”即走访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走访父母师长和亲朋故友,走访致富带头人和贫困农户活动,并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支部交流会,参加一次务农活,以此为抓手,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感恩意识和宗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