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一只小龙虾的扶贫路
编辑:扬州新闻发布时间:2016-11-21
鄂州万亩湖小龙虾良种场:服务走在前,不怕没市场
刚从田里回来的养殖户张金林接受记者采访
荆楚网讯 记者赵琳 实习生张敏 通讯员郑博
农民想致富,选种很关键。
在鄂州市泽林镇万亩湖农场,因小龙虾虾苗而致富的村民数不胜数。这里家家户户养虾,虾富家家户户。
村民张金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5月26日,在泽林镇万亩湖农场一户民居前,记者见到了刚从田里回来的张金林。他穿着雨鞋,鞋底周围还有泥巴和青草。上衣夹克上也沾了泥。
被问及今年的收入情况,张金林立马笑得合不拢嘴,看起来完全不像54岁的人。他是万亩湖小龙虾养殖合作社的社员,承包了130亩地,今年卖虾苗的收入已有30多万。
每年农忙结束,他就会带着爱人外出旅游。“一年会出去两次。国内的基本上都玩遍了,去年去了澳门和台湾,今年准备去泰国。”
张金林打算换掉现在用的iphone6S
采访的中途,张金林的手机响了。他从口袋里摸出一部土豪金的iphone6S。挂了电话,张金林说,“最近又开始流行滑盖手机,我打算换一个,得个一万多。”
其实,在泽林镇万亩湖小龙虾养殖合作社,这里的182名社员,跟张金林一样,人人都换了大屏手机。不仅仅是为了追赶潮流,更因为,合作社从去年开始,不再使用现金交易,而改刷pOS机。客户支付后,对应的社员会收到短信提醒。
万亩湖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副社长高彭宝向记者展示最近收到的入账短信提醒
记者在合作社副社长高彭宝的手机里看到了最近的一些短信提醒。他承包了90亩田,今年以来纯收入40万元。看着短信里一串串漂亮的数字,记者也跟着乐开了花。
据了解,加入合作社之前,村民单靠种水稻,亩产收入才400元。如今“一季稻三批虾”,除了收割一季中稻,还出产虾苗、成虾、亲虾三批虾子,收入翻了好几番。
此外,合作社统一技术规范、生产规划、产品销售、财务管理、投入品配送、质量标准。“合作社都替我们打理好了。价格稳定,不愁销路。而且基本上是机械化操作,捕捞虾子也是请人帮工。基本不用自己干活。这就是‘绿色银行’,时间到了就去取钱。”张金林乐呵呵地说。
万亩湖小龙虾养殖基地正在进行土地平整
万亩湖小龙虾养殖基地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几台挖机因大雨而暂停作业。“这路修起来还得感谢张金林哩。”高彭宝说。
原来,2015年,省领导来万亩湖小龙虾良种场视察时,问张金林有什么愿望。快人快语的张金林说,“希望能将基地的路修好,我就不用开农用车去田里了,而是开小车去田里了。”
随后,投资1600万元的土地平整项目启动。张金林说,“路一修好,我就买车!”
据统计,自万亩湖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开展虾稻综合种养示范以来,养殖户年平均收入增幅10%至15%左右,是单纯粮食种植收入的两倍以上。目前,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该地一些养殖户拥有100亩以上的稻田,年纯收入达20万元以上。
鄂州市水产局总工程师徐兴川介绍,万亩湖的稻田养虾模式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带动强的特点,“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鄂州市精准扶贫、产业脱贫提供了一条快车道。”
记者了解到,万亩湖虾种除供应潜江、汉川、天门、仙桃、黄石、黄冈、武汉等省内成品虾主产地外,还远销到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徐兴川表示,随着订单的向外拓展,“鄂州模式”正在向全省和全国辐射,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扶贫工作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