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哨》(图)
编辑:扬州新闻发布时间:2016-11-8
天空中划过的悠扬鸽哨,曾经是无数人童年记忆中最动听的音符,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的变迁,这声音已经随着旧日的岁月和那些曾经生动的面孔一起散落、消逝。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与北京天星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松联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36集电视剧《鸽子哨》,正是讲述了这样一段让人留恋却又伤感的岁月。
30年岁月变迁
《鸽子哨》故事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说起,通过讲述一个老北京大杂院里四户普通人家的悲欢离合,反映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五味杂陈的人间百态。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变革,在经济大潮以及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巨变。本剧中的主人公米晓菊、杨燕平、生子等几位年轻人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颇具代表性,他们是在胡同里一起长大的朋友,遭遇了生活、情感的挫折和蜕变,选择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航向,有人迷茫,有人沉沦,也有人付出了代价。随着时代更迭,命运变迁,一些旧的价值准则逐渐改变,如同北京城上空的鸽子哨一样消失了,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却永恒不变。可以说,《鸽子哨》隐喻着对老北京胡同传统文化的怀念。
讲述平民史诗
《鸽子哨》是一部以小见大的平民史诗。编导以平视的视角,质朴的表现手法,将几户百姓家的故事讲述得有声有色,真实感人。全剧风格温馨、亲切、自然、没有多余的煽情,体现出厚重的生活质感。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剧中人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在看似不动声色的讲述中,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剧中的主人公米晓菊本性上是一个典型的胡同女孩,却因为她的经历,使她的人格陷入分裂状态,表面上她极度自尊,其实暗中很自卑;因对恋人燕平极度的爱而陷入了无穷的怨恨和自我折磨之中。她活力四射,面对各种困难她从不退缩和逃避,百折不挠。挣更多的钱、发更大的财似乎是她唯一的人生目标,其实这只是她向命运不懈抗争的一种方式。米晓菊堪称一个时代的平民英雄,只可惜她选择了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方式,最终被贪欲所控,成了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迷失者。
另一位主人公生子是胡同之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少爱,奶奶疼爱他,唐爷爷把他当成亲孙子,那么多邻居都喜欢着他并依赖着他,两个女孩心仪着他,在胡同的环境里他如鱼得水,仗义地帮助别人,被别人需要着,就是他的所有幸福所在,当他被动走进了市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就陷入了无尽的迷惘之中,他没有把生意的成败放在眼里,也没有被破产所击垮,却毁灭于一个信念的崩塌,毁于一次亲人的背叛。生子的悲剧命运是一个暗喻、预示着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历史宿命。那些单纯的美好、糊涂的善良、莽撞的侠义,在市场经济时代都如风中的花朵般渐渐凋谢,但因其格外美好,而令人深深惋惜和欷歔。
淳厚京腔京韵
《鸽子哨》是一部京味特色浓郁的电视剧。妙趣横生的京腔京韵对白,充满情趣的胡同生活细节,镜头中带哨的鸽群,冬储大白菜,花树、风筝、燕子、电车电缆,故宫、北海、钟鼓楼和后海的荷花,生活氛围浓郁,充分展现出老北京的文化魅力,也构成了本剧的一大特色。尽管如今城市改造的步伐已经让很多传统的胡同小院成了记忆,但在拍摄过程中,剧组仍然专门寻觅到了标准的旧式民居,其中的细节也是精雕细琢,连水龙头、花架、水缸这样的小物件都要符合当年的风貌。本剧总制片人李功达表示,在以往的电视剧作品中,我们看得比较多的是上世纪70年代和70年代以前的北京,而且多是集中在部队大院,反映上世纪70年代北京胡同的孩子成长史的电视剧,目前几乎为空白,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离我们太近。(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