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书画 >> 正文
  • 北京市19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年底终结

    编辑:扬州新闻发布时间:2016-11-14

    北京市昨天召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新闻发布会,市编办、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共同介绍改革情况,本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中,还有197项中央设定本市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今年年底前,这些事项将全部清理,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

    行政审批将继续精简

    本市昨天上午召开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据介绍,在放的方面,今年上半年,又有77项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自2012年以来,本市已先后取消和下放511项审批事项,其中取消306项,下放205项,目前的精简比例达到52%。此外,还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87项,清理涉及北京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41项,将工商登记153项前置审批事项调整为后置审批事项。

    市编办副主任王军介绍,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市正在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当前主要是5个方面的清理,包括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中央设定本市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以及清理涉企收费事项等。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年底前,本市将对197项中央设定北京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类别,去年,已经有2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了取消或者调整。此外,针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本市已初步摸清涉及行政审批的中介服务约400项,今年年底最少减一半,拦腰砍一刀。王军表示。

    通过政府部门联动加强信用监管

    本市将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王军介绍,政府在执法当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检查任性、执法扰民、执法不公等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去年国务院提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各部门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执法人员库和检查对象库,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检查后将结果面向社会公开,本质是从政府角度加强市场的执法监管问题。市政府及时对此做了全面部署,全市41个具有行政检查事项的部门中,37个已经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20个部门随机抽查事项占本部门检查事项达到50%,16个区都已制定双随机抽查工作方案。王军表示:现在我们想,下一步就是确保到今年底,全面按照要求和标准,全市达到‘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

    此外,本市还将大力推行和加强信用监管。王军介绍,在新形势下必须转变监管理念和方式,今后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还要发挥社会共治的作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运用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治格局。这方面,工商局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下一步还要积极推进市场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市场退出机制,大力推进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让守信者畅通无阻、失信者寸步难行。

    建大数据中心让市民办事少跑路

    在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方面,本市将建立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今年已经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先后组织民政局、市住建委、市卫计委三个系统开展了试点,现在试点工作基本结束。一共树立了878项公共服务事项,下一步将在全市推开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工作,年底前完成四级公共服务事项的梳理,录入数据库,统一管理。

    本市还将推进公共服务模块化管理。梳理完之后,从市民和企业两个维度对需要办理的事项进行梳理、归类,比如市民出生、上学、就业、看病等,每件事可能都涉及多个服务事项,原来需要逐一明确事项,今后将制作办理的整体流程图,形成服务手册,使群众一目了然,也推动政府部门相互协作。

    此外,本市将推进网上公共服务。王军介绍,将重点解决信息整合和共享问题,本市将建立全市的统一大数据中心。王军表示,北京市各个部门在数据信息的建设上发展水平很高,现在要解决的是信息的集合和共享问题。目前数据中心的职能和建设正在计划中。把数据整合起来,把流程网上化,办事网上化,这样市民可能不仅是少跑路,而是不跑路,在家里就能办事了。

    亮点

    年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何为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这些最初主要是政府内部管理事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政府部门通过部门规章、红头文件等形式,先后设定了一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政府审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仍要按照行政许可方式审批,例如年度投资计划就是投资项目审批中需要办理的一个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前是办事流程中的一部分,需要由发改部门来审批。该负责人表示,类似这些事项办理依据的层级比较低,既不规范,又抑制了市场活力。

    据市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非行政许可的清理有4种情形,第一种是取消;第二种是部分法律依据较强的转为行政许可;第三种是转为其他权力,即原来把该事项界定为审批并不准确,实际上是行政确认;第四种是转为政府内部管理事项,即有的事项虽然习惯上被认为是审批事项,但实际上它不是面向社会的,而是政府内部管理事项,需要在政府部门之间或者上下级之间办理。

    年内清理至少200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目前,部分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规定还需要第三方中介机构来进行论证、评估或者其他相应服务,作为办事流程的一部分,办事人必须持有中介出具的论证报告、结论等,去找政府部门审批,政府部门看到第三方出具的报告才能进行审批。例如一些建设部门的相关审批,就需要提供施工图审查报告。

    这些由第三方机构完成的评估评审事项,虽然不属于政府审批范畴,但一定程度上使审批提速效果打了折扣,且有些评估评审机构的收费不菲。据审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一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规范不到位、管理不到位,中介服务项目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加重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制约了企业和群众的投资积极性。该负责人表示,对于一些没有存在依据,或者有依据不合理的中介服务,将首先进行清理。

    据市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审批中介服务的清理包含三种情形,第一种是取消;第二种是取消强制性,即虽然需要相应的论证报告,但可以不用中介服务,而是企业自己做;第三种是转为由政府提供基础性服务,由政府出钱委托第三方开展论证,行政相对人省钱又省事。

    今年将编制缓解拥堵等8个专项责任清单

    精简审批事项,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撒手不管了。本市将建立健全5张清单,包括2016年版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健全完善政府部门责任清单,特别是制定环境保护、缓解拥堵、应急管理等几个领域的专项责任清单,完善负面清单,全面实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出台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去年年底,政府部门116项通用责任清单、大气污染防治等6大专项责任清单正式出台。今年还将编制8个专项责任清单,包括城市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缓解交通拥堵等重点领域。

    为何要建立专项责任清单?王军介绍,政府加强管理不能只有权力,在行使权力中还要解决两个问题,包括这些权力按照什么流程和程序来行使以及如果行使过程中,没有按照流程程序环节,出了问题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些都需要有具体的规定。目前的专项责任清单正在稳步推进,王军表示,年底之前就能见到责任清单带来的效果。

    解读

    四大药方治理审批慢审批难

    本市日前制定了《北京市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围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关于加快本市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有关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在加快项目审批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这两个文件对于解决投资慢,对于解决审批多、审批慢、审批难的问题应该说下了一剂猛药。王军表示,这两个文件的对象其实都是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和关系民生的项目,是过去政府的短板。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加大前期项目的储备。要把过去政府在决策上滞后的工作前移,例如三年、五年之后的项目现在就着手立项、规划、环评等。

    其次是进入到立项决策之后,改变过去各部门分散决策的方式,市政府召开对项目进行审议的会议,审议之后各部门集中开展审批,这一项就能解决以往分别审批、分别办理消耗的大量时间。王军表示。

    第三个措施就是下放权限。王军举例:发改和住建部门几乎把市级关于投资项目的审批权全都下放到区,下放了将近20项。对于减少审批层级、加快审批时限,必定能产生积极的效应。

    第四个措施是创新审批方式。目前,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在四层设立了投资项目审批大厅,还在网上建立了审批平台,14个涉及投资项目审批的部门随时可以共享信息。

    猜你喜欢

    热门关注

    扬州新闻,趣事遍地,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加QQ:943966540

    版权所有 2011-2025